《心香——景喜猷书法展》
已于二〇一七年九月二日(星期六)下午1:30时在吉林省工艺美术馆举行开幕式
恭请阁下拨冗光临
展览时间
2017年9月2日——9月12日
展览地点
吉林省工艺美术馆
(长春市南关区福祉大路138号)
主办单位
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
民进吉林省委员会
吉林艺术学院
吉林省文史研究馆
承办单位
吉林省书法家协会
吉林省民进书画社
长春市书法家协会
吉林省工艺美术馆
支持单位
中央吉林省委宣传部
吉林省文化厅
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部
书法展现场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景喜猷近照
在书法体格与书写性情之间
——简评景喜猷书法艺术
范迪安
(中央美术学院院长、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)
景喜猷先生将举办个人书法展,同时结集出版他的书法作品,这是他书法人生的要事,更是他几十年坚持研究、探索和创造的结果。此次集中展示、出版的书法作品,令人欣见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与书学精研中笔耕不辍、勤勉为书的精神和数十载沉养性情的心境,让同行方家与广大观众有机会欣赏他的艺术成果。
景喜猷的书法作品,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他的书路很宽。他的书写几乎涉及了书法传统中正草隶篆的各种书体,从金石篆书到汉隶章草,从规范正楷到恣意大草,作品类型十分丰富,从中可见他在书法治学上对传统的尊重和研究的广度。他的许多作品,看上去循规蹈矩,皆有来路,但在书法体例的规范风貌之外,可见他在结体、布局和笔线上贯注的功力和研究的深度。为此,广取博收、由广至深,堪称景喜猷的书法之路。在这条道路上,留下了他几十年沉潜研究和勤奋创作的足迹,也展现出他坚持走学术正道,以经典为师的书法精神。在今天整个社会越发重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价值、学术界呼吁正本清源的情势下,景喜猷先生一向甘于寂寞,长期认真作书法、研究学术的作风是特别值得肯定的。
景喜猷显然走的是传统出新之路,他的书法基于对传统的研究,但他未曾忘记研究上的创造,很好地把握住了传统与创新这一学术课题,在走进传统的书林墨海之时,他注重“化”传统为创造,这个“化”,既是“消化”的化,把传统书体的体意精华“化”为自己的学养和能力,也是“融化”的化,把传统书法各种体格的本质特征融会贯通,从不同的视角通向书法的精深世界,同时,他还把握住“转化”的化,在书写中努力把传统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,形成自己的语言,在书写中得以体现。
景喜猷宽阔的“书路”为他的书写自由提供了有力的支持,这在他的作品中清晰可见。他的许多作品具有气度庄正、笔墨精微的质量,例如楷书的《道德经》、《心经》、《兰亭序》等作品,在鸿篇巨制中透出一气呵成、首尾气息连绵贯通的气象,足见他的功力;在结体上可见他在楷书的基础上悄然融入隶体的探索,间架中显现出文雅脱俗的精神追求,这种风格也与书写的内容形成内在的契合,使得全幅气象如清风拂纸,不留世俗烟火,成为精神世界的书写形象。在笔线点画上,他牢牢把握住沉稳含蓄的基调,起落稳定,变化细微,于着力处见充实,于断续间见空灵,节奏和韵律都舒缓悠长。在将传统书体进行转化方面,景喜猷的特点是:在把握具体书体的意态之后融入自己的情态,这在他的章草书风上体现得特别明确,他的章草作品《千字文》、《沁园春·长沙》等,都在书写过程中贯穿了饱满的精气神,笔线提按十分稳定,又注重精微的变化,传达出中国传统的文人书法气息,在章草体格的高古意境中显现出当代学者书法家的气质,颇有“君子临风”的涵养与典雅。
景喜猷在传统书体中的“入”与“出”,走的是一条漫长的治艺之路。在某种程度上,“入”之愈深,“出”之即难,实现“出”的突破与超越,需要学术上的胆识,更需要敞开自我的性情。在看上去谨严的书写样式中,景喜猷的性情也是盎然毫端的,这在他的草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。他的草书取法多家,运笔舒展,气韵流畅,在笔线的长短以及墨色的浓淡中展现出临池的从容和充沛的感情,抑扬顿挫旨在抒发自己纯粹的表现兴味,这种书写的自由是他娴熟掌握了书法“规矩”之后达到的自如境界,也是自我心境的升华。从工整细丽的蝇头小楷,到浓墨健劲的隶体篆书,从回还往复的章草,到豪放恣意的大草,景喜猷宽阔的书路绽放出多彩的芬芳。
我相信,这本作品集的出版,对景喜猷先生来说意味着学术上的自我审视,也是他不断超越自我的新的开始。有了对传统的深度理解和研究上的深厚积累,就有了超越的底气;有了对书法创作持之以恒的追求,就会有更多展现自我情怀的信心。景喜猷正处于创作的盛年,期待他在书法艺术上不断精进,再攀高峰。
2017年8月于北京
重点评论
1、自然的生态、文化的生态、书法的生态,都在遵从大自然的意志或者自身的发展逻辑,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喜猷兄的书法是人工天巧的合一,他那一手漂亮的书法如康昆仑那一手绝妙的琵琶,是不杂胡音的。
——刘彦湖
2.前卫、新潮的姿态,常常代表着进步、耀眼夺目、花枝招展,而静观审慎的态度未必不是一种处变不惊的淡定与从容,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浮躁、喧嚣甚至慌张的时代,后者也许表现出了更大的智慧。
——刘彦湖
3.面对他的字,我们似乎面对的是参禅过程而不是看书法:通过体悟他的执笔、运笔、点画、结构、布局(分布、行次、章法)等,似乎能感受到他的运笔铺毫、意到笔随,润峭相济。他不是在写字,不是在表现他的字的艺术性,而是通过点画、疏密、虚实构成一个屏息呼气的生命静态运动的韵律,特别是他的书法夸张了笔画之间的空隙,强调了笔不到而意已到的神通贯穿境界。
——曹星原
4.景喜猷的书法最令我赞叹的地方是:他直逼唐代楷书的境界,不但兼收魏晋南北朝以降各家楷法之长,更是变唐楷的端庄凝重为正平遒俊、清丽婀娜、朴简谨严、有法有度,特别是每个字展现出的精工秀雅,形瘦实腴的内敛气质。这些书法笔迹流露的是一片空灵安宁的禅心。
——曹星原